“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水環境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打好碧水保衛戰”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贏得“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重點規劃的任務,被提升至歷史性的戰略高度,對水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導與促進作用。
水環境治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國家綠色發展大背景下,環保產品向標準化、成套化、裝備化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水環境治理業主要包括工程類企業和裝備類企業,由于污水處理工程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從建設到投產需要較長時間,難以快速解決我國水污染問題,且其“鄰避效應”明顯,影響周圍居民的人居環境。而標準化、成套化的水環境治理裝備具有生產周期短、投資成本低、占用面積小、投產見效快等優勢,利于構建水城相融的生態體系,高度契合我國當前的污水治理的需求。
2017 年 10 月,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
“到 2020 年,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每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培育十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打造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 10,000 億元。同時,探索推進非標產品模塊化設計、標準化制造,推廣物聯網、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提高環保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水污染裝備方面,提出要研發生物強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進膜處理技術與組件,重點推廣低成本、高標準、低能耗高效率污水處理裝備,深度脫氮除磷與安全高效消毒技術裝備。推進黑臭水體修復、農村污水治理、城鎮及工業園區污水廠提標改造。”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工業綠色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為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前景。
(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我國村鎮污水處理市場正步入快速成長期
2018 年 9 月,國務院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提出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鄉村水環境治理。按照污水治理設施的輻射范圍來劃分,污水治理的模式可分為集中式污水治理和分布式污水治理。
當今污水處理行業的主要模式是集中式治水模式。集中式治水模式是指建立集中式管網收集體系和大中型污水處理廠,通過管網輸送,將較大范圍內的污水統一收集至污水處理廠處理,繼而通過管網輸送實現出水回用的污水處理模式。該模式具有一定的規模效益,但在推廣使用過程中也出現管網工程大、距離長、維護難、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出水回用運輸不便等問題。
分布式處理是在相對較小的區域范圍內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適用于村鎮污水治理、黑臭水體外源截污治理、新建城區污水處理及市政污水廠升級擴建等領域,可相對便捷、快速地實現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2018 年,全國建制鎮污水處理能力 3,852.27 萬立方米/天,污水處理率為 53.18%,到 2020 年底,要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 70%;鄉鎮污水處理能力僅 214.77 萬立方米/天,污水處理率僅有 18.75%,到 2020 年底,我國要實現鄉鎮污水處理率達到 60%,預計建制鎮與鄉鎮合計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超過 1,000 萬立方米/天。

我國村鎮污水處理較城鎮污水處理相對滯后,大量未經處理的村鎮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系,成為主要的水污染源。而村鎮居住人口較少且地理位置較為分散,難以通過集中式模式進行污水處理,在村鎮零星污水排放點實施分布式治水將成為我國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率、改善水環境污染的重要方式。
2018 年,我國已提前完成“水十條”中 2020 年城鎮治理率的目標。城鎮黑臭治理收官在即,村鎮污水處理和黑臭治理目前已備受國家關注,未來將形成更廣闊的市場。
(3)國家大力整治黑臭水體,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2015 年 4 月,國務院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出到 2020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 10%以內,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消除。同時,《“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需整治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2,000 多個,總長度約 5,800 公里,地級及以上黑臭水體整治,其控源截污涉及的設施建設投資約1,700 億元。此外,《“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強化黑臭水體沿岸的污水截流、收集,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
應用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技術工藝的水環境治理企業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發展更加廣闊。
(4)城鎮污水處理市場雖逐漸飽和,但提標改造仍帶來一定的市場機遇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 2020 年底,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 95%,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不低于 85%。《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 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 a 排放標準。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只能達到一級 b 標準,逐漸無法滿足客戶的出水水質要求。因而城市地區需要在已有的處理設施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設計、建設施工等,提升污水處理能力,使得出水達到標準的要求。城鎮污水處理市場提標改造需求為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
(5)專業污水處理運營服務市場日益成熟,前景廣闊
國際上,污水處理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主體通過付費方式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而在我國,過去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普遍自行購建污水處理設施,并配置人員負責設施運營和維護,處理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但污水處理技術復雜,多數企事業單位難以全面掌握,導致處理結果達不到排放標準,或是成本投入偏高。目前,水污染專業化治理具備了一定基礎,部分環保企業掌握了不同細分行業的污水治理先進技術,具備了提供技術支持、設計、建造、運營等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擁有一批具備豐富專業經驗的污水治理人員,能夠實現高效、低成本的污水處理運營,通過專業化分工,亦為工業企業有效地降低了污水處理綜合成本。
2014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從總體要求、推進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創新企業第三方治理機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組織實施六大方面,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給予了發展政策指導。這意味著專業提供運營服務的主體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環境污染治理,進一步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