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近日發布首份"美麗城市共建指數"研究報告,對全國百座重點城市的環境治理、低碳轉型、生態修復及可持續發展成效進行系統評估。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經過十年持續治理,我國城市整體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跨越式提升。

該指數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旨在推動"美麗中國"戰略在城市層面的落實。評估結果顯示,寧波、深圳、北京位列前三,廣州、成都、威海、福州、昆明、宜昌、廈門緊隨其后。沿海城市在環境治理方面表現亮眼,西南地區在清潔能源轉型上成效顯著,而中部城市則在生態修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過去十年間,城市環境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
·大氣治理成效顯著,PM2.5平均濃度降幅超50%,城市藍天數明顯增加;
·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優質水體比例突破90%大關;
·城市綠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近三成,綠色空間顯著拓展。
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監測數據上,更被市民真切感知。IPE聯合環保組織開展的"城市之眼"影像征集活動,累計收集環保主題照片超300萬張,記錄下城市環境改善的生動歷程。
在低碳轉型方面,部分城市走在前列:深圳實現清潔能源全消納,海口、上海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全國領先。科技創新也成為驅動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北京、深圳研發投入連續多年保持高位,帶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報告建議:加快修訂空氣質量標準,建立城市碳排放精準管控機制,推動數字化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構建全民參與的生態保護平臺。同時強調,一線城市應發揮技術引領作用,帶動全國城市綠色轉型,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