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個月的試運行,上海碳普惠體系于6月25日正式投入運營。該平臺已吸引13萬市民參與體驗,近300家企業開通機構碳賬戶,累計完成4萬余噸減排量交易。這一創新機制在"2025年全國低碳日·上海主場活動"上正式亮相,活動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與虹口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上海碳普惠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市民日常綠色出行等環保行為轉化為可量化的減排量,并進一步兌換為"碳積分"以獲取各類權益。這種創新模式讓市民直觀感受自身環保貢獻,有效提升公眾低碳意識。上海國際環保展持續關注這一創新機制在推動公眾參與方面的示范效應。
平臺運營方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已成功引入十余家合作企業,上線超過70種權益產品,涵蓋數字人民幣、出行優惠等現金權益,以及各類虛擬商品和實物商品。目前已有兩種減排量產品進入市場流通,既可用于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清繳,也可用于企業自愿碳中和。

該機制首創"生態+司法"協同模式,允許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方通過購買碳普惠減排量履行替代修復責任。上海國際環保展特別注意到這一創新模式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應用價值。
市民通過碳積分兌換的權益最終將轉化為可交易的減排量進入市場,形成"低碳行為有激勵、環保貢獻有回報"的良性循環。這種機制設計既調動了公眾參與積極性,又促進了企業綠色發展。
低碳日主場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推廣低碳理念:發布"一江一河"低碳生態主題Citywalk倡議、推出創新"碳險樂園"主題桌游、舉辦低碳市集展示綠色生活場景以及表彰30家碳普惠優秀合作伙伴等。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與相關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碳普惠機制在綠色交通等領域的應用。活動現場還發布了第二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秀案例,展示上海在低碳技術應用方面的創新成果。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多個行業的企業代表圍繞碳普惠機制的長效發展展開深入討論,共同探索公眾參與、權益創新、行業協同等關鍵議題的解決方案。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上海在構建全民參與的低碳社會建設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