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環保展關注到,青海省正在實施一系列具有示范意義的清潔能源項目,包括全國規模領先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黃河流域高海拔的水電站以及高海拔地區單機容量突出的風電項目。作為"三江之源"和"中華水塔",青海充分發揮其生態資源優勢,構建起清潔能源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青海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發展成就令人矚目。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已達7590.47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占比94.2%,新能源占比72.6%,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首位。在青海廣袤的土地上,從山坡上林立的風力發電機到村落屋頂整齊排列的光伏板,清潔能源設施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為有效管理這些分散的能源設施,青海建立了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該中心已接入28家發電企業、558座新能源電站的實時數據,構建起覆蓋全省的監測網絡。據該公司項目管理中心副經理胡東崗介紹,這一系統不僅實現了新能源場站的集約化管理,還為發電企業節省了40%以上的人員成本,同時通過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青海敏銳把握"東數西算"戰略機遇,積極推進清潔能源與綠色算力的協同發展。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數字化部技術處副處長周冀介紹,調度中心創新研發了算電協同調度大數據模型,通過分析算力中心負荷、電價時段和能源出力等數據,為算力企業提供用電優化方案。目前青海省智能算力規模已達到1.5萬PFLOPS,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能耗指標PUE值控制在1.2以下,處于全國前列。
綠色算力的應用已延伸至企業碳管理領域。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蔚青表示,通過構建36項指標評價模型,可對企業能耗設備效率和清潔能源消納量等進行精準評估。周冀補充說,這種基于算力的碳足跡溯源系統,不僅幫助企業獲得出口產品綠色認證,還顯著提升了青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青海的創新實踐表明,清潔能源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既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又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隨著更多數據中心的接入和算力應用的拓展,青海正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優勢,為高原地區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特色路徑。這種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對我國其他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來源:中國新聞網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