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展關注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近期探索出一套創新的工業污水治理方案,通過建立"協商排放"機制,既降低了企業治污成本,又提升了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這一創新模式已為區內企業每年節省治污費用超400萬元,成為工業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安徽阿幸食品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了一條特殊的排水管道,這條"協商排放專管"直接將生產廢水輸往經開區污水處理廠。公司安全環保經理王惟君算了一筆賬:"采用新排放模式后,我們省去了污水深度處理環節,僅人工、電費和設備維護三項,每年就能節約近50萬元。"阿幸食品主要生產豆果、腌漬果蔬等休閑食品,其生產廢水具有有機物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的特點。
國際環保展了解到,傳統處理模式下,食品企業需要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將廢水處理到較嚴標準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網。而經開區污水處理廠在運行中經常面臨碳源不足的問題,需要額外購買碳源來維持微生物活性。這種"企業花大錢處理,污水廠再花錢補充"的矛盾現象,促使經開區生態環境部門開始思考改革方案。
今年5月,在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和水務局的指導下,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聯合建發局(河長辦)對轄區企業展開全面調研。經過科學評估,決定選取阿幸食品、可口可樂、統一等7家食品飲料企業作為首批試點。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廢水可生化性好,不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是理想的污水處理碳源。

"改革推進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諸多挑戰。"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執法大隊長孫偉回憶道。首要難題是如何確定新的排放標準。經過反復論證,經開區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根據企業實際產污情況和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每家試點企業量身定制排放限值。以阿幸食品為例,原先COD排放限值為380mg/L,改革后放寬至4000mg/L,降污壓力大幅減輕。
為確保改革合法合規,經開區幫助企業完成了排污許可證變更、在線監測設備參數調整等一系列手續。同時,要求企業新建專用管道并設置明顯標識,避免與其他排水混淆。孫偉強調:"協商排放不等于放松監管,我們仍然通過在線監測、定期抽檢等方式確保水質安全。"
改革成效很快顯現。目前經開區已有兩家企業完成改造,五家正在推進中。據測算,全部實施后每年可節省治污成本410萬元。阿幸食品每周都會將水質檢測數據共享給污水處理廠,形成良性互動。不久前,該公司還專門向生態環境分局贈送錦旗,感謝"鐵腕治污守底線,春風化雨促發展"的服務理念。
這種創新模式是否適合全面推廣?孫偉認為需要因地制宜。"經開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40萬噸/日,實際處理量25萬噸/日,具有充足的緩沖容量。其他地區在借鑒時,必須充分考慮管網條件、處理廠工藝和抗沖擊能力等因素。"
為防范環境風險,經開區建立了完善的應急預案。要求企業保留原有處理設施作為應急暫存池,在暴雨等極端天氣時暫停排放。同時構建了監管部門、企業和污水處理廠的三方聯動機制,確保信息暢通、響應及時。
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周琪表示,食品行業試點只是改革的起點。未來將按照"依法合規、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擴大改革范圍,探索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分質處理等更多創新舉措。這一案例充分證明,通過科學管理和機制創新,完全可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正如國際環保展所倡導的,環保工作既要守住底線,也要服務發展。合肥經開區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鑒。
來源:中國環境網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