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環保展關注到,山東省樂陵市近年來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領域開展系統性探索,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優化,在化肥減量、廢棄物回收、畜禽糞污處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監測數據顯示,該市耕地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下降8.2%,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9個地表水監測點位中有7個指標呈現改善趨勢。
在化肥減量增效方面,樂陵市創新實施"測土配方+生物替代"雙軌模式。據悉,該市已建立9個試驗田,完成190戶農戶施肥調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特別是在孔鎮鎮開展的藻類生物肥試驗取得顯著成效:每畝噴施200毫升藻類生物肥并減施10%-30%化肥后,小麥產量至高提升20.4%,土壤有機質增加1.62%,預計可減少總氮入河量4.6%。目前全市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面積已達45730畝。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方面,樂陵市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通過網格化督導、聯合驗收等方式,持續推進糞污處理設施建設。該市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宣傳推廣標準化處理技術,并定期開展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確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提升。這一系列措施使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

在農村廢棄物處理領域,樂陵市重點構建"收儲運處"全鏈條體系。該市建成4個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完善市鄉村三級收儲網絡,推動秸稈精細化還田和"五化"利用,使秸稈綜合利用率突破96%。同時加強農膜回收管理,年回收地膜和棚膜111.24噸,回收率達到93.52%,有效減輕了白色污染。
資金保障方面,樂陵市創新運用多元化融資模式。除投入8000萬元財政資金實施微藻肥示范項目外,還結合國家級EOD試點項目融資2.9億元推進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資金落實率達87.9%。通過專項債、綠色金融等工具的綜合運用,確保了治理項目的可持續推進。
樂陵市的實踐表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需要技術創新、機制完善和資金保障的多維協同。該市通過構建科學治理體系,不僅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也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治理經驗。上海國際環保展了解到,隨著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樂陵市將繼續探索面源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為農業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環境網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