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綠色制造展了解到近日發布的《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為工業領域深度減排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指引。該專項聚焦能源消耗密集型行業,通過支持前沿技術創新和系統化改造,推動產業結構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在電力領域,專項重點支持高效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智能電網動態調控系統以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其中,CCUS技術涵蓋從燃燒前捕集、富氧燃燒到燃燒后捕集的全流程創新,為實現近零排放電力供應提供技術支撐。
鋼鐵行業將重點發展氫基直接還原煉鐵、電弧爐短流程煉鋼等突破性技術,同時推進余熱余壓深度回收利用系統。這些技術通過重構傳統煉鋼工藝路線,有望大幅降低工序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配套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將實現對能源流的精準監控和優化調度。
有色行業著力推廣新型惰性陽極鋁電解技術,該技術可有效解決傳統碳素陽極消耗導致的直接碳排放問題。同步推進的氧氣側吹熔煉裝備升級,將顯著提升金屬回收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
建材行業重點部署窯爐富氧燃燒技術改造,通過提高燃燒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同時,支持開發新型低熱值燃料高效利用技術,推動水泥生產過程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在碳捕捉技術示范方面,將探索適用于高溫窯爐工況的吸附劑材料和工藝路線。
石化化工行業將深化過程強化技術應用,通過微反應器、超重力反應器等裝備創新實現反應效率提升。催化裂解工藝革新將重點開發新型催化劑體系,優化產品結構。蒸汽系統優化則通過分級利用、余熱回收等技術手段提升整體能效。
專項特別強調系統化改造路徑,支持構建園區級綜合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網絡實時采集電、熱、冷、氣等多能源數據,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多能互補優化調度。在產業集群層面,推動建立企業間物料循環利用網絡,實現副產物資源化高效利用。
在基礎設施節能領域,專項支持供熱管網加裝智能調節裝置,基于水力仿真模型動態優化運行策略。上海綠色制造展關注到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將重點推廣液冷技術、高效變頻等先進解決方案,通過智能化運維管理平臺持續提升能效水平。
為確保技術創新的持續推進,專項將建立嚴格的項目評估機制,重點考量技術的先進性、減排潛力和行業帶動效應。通過中央預算內資金的引導作用,預期將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為我國工業領域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來源:證券時報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