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節能技術展關注到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智慧零碳園區建設實踐為行業提供了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該園區通過構建集光伏發電、智慧能源管理、產業協同降碳于一體的綜合體系,實現了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與碳排放的精準管控。

能源系統優化與光伏技術應用
園區內晶澳晶山園區的屋頂光伏矩陣采用高效單晶硅雙面發電技術,配合智能跟蹤系統,實現發電效率最大化。15萬平方米的光伏鋪設面積年發電量達2300萬千瓦時,可滿足園區大部分用電需求。系統配置的智能逆變器和儲能設備,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據技術數據顯示,該光伏系統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000噸,投資回收期控制在3-5年。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建設
揚州經開區與朗新科技聯合開發的“能碳大腦”平臺,采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起覆蓋“源-網-荷-儲”全場景的智慧能源管理體系。該平臺通過部署在園區各處的傳感設備,實時采集用電負荷、光伏出力、環境參數等數據,并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空間模擬能源流動,優化運行策略。平臺具備能源監測、碳足跡追蹤、智能調度等功能,實現園區能源系統的全景監控與精細化管理。
區域能源系統創新
園區建設的7座區域綜合能源站中,樸席區域綜合能源站作為江蘇省最大的工業區域能源樞紐,創新集成電動汽車充電、壓縮空氣、配變電、制冷、光伏、儲能六大功能。該系統通過能源梯級利用技術,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年節約標煤0.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0.92萬噸。能源站采用智能控制系統,根據實時負荷需求自動調節運行狀態,確保能源供應的高效穩定。
產業協同與循環經濟
園區內企業間構建起產業共生體系,二電廠與亞東水泥、圣戈班等企業形成廢料資源化利用鏈條,電廠廢渣經處理后成為環保建材原料。永豐余生物紙漿項目創新采用秸稈替代木材原料,年消耗秸稈14萬噸,既保護森林資源又減少碳排放。這種產業協同模式使園區內的物料流動形成閉合回路,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智能制造與能效提升
在川奇光電的數字化車間,通過引入智能制造系統,單片產品能耗降低50%,不良品率下降55%。阿特斯光伏工廠采用AI視覺技術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達90%以上。這些技術升級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顯著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為制造業綠色轉型提供示范。
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
上海節能技術展了解到揚州經開區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全球光伏五強企業中有3家落戶于此,涵蓋晶澳、阿特斯、天合光能等龍頭企業。在風電、氫能、儲能領域,遠景能源、天合氫能、阿特斯儲能等項目相繼落地,構建起多元協同的綠色能源產業體系。
來源:搜狐網
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